思联三维看图是一款专为移动端设计的轻量化3D模型查看软件,支持STP等多种主流三维格式。该软件集成了三维浏览、截面分析、批注测量、动画仿真等实用功能,同时具备碰撞检测等专业工具,大幅提升工程图纸的查看效率。通过多终端数据同步功能,用户可在手机、平板、PC等设备间无缝切换,实现全平台协同办公。软件还提供文档权限管理、加密分享等团队协作功能,确保数据安全流转。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团队,都能通过这款工具高效完成3D模型的查看与协作。
思联三维看图有哪些三维浏览功能
在浏览3D模型时,用户可通过直观的手势操作实现多角度查看。点击视口右上角的立方体图标可快速切换标准视角,双指缩放可调整视图大小,单指滑动可旋转模型观察细节。软件提供多种显示模式切换,包括线框模式、实体渲染和半透明显示,满足不同场景需求。针对复杂装配体,用户可通过树状结构快速定位特定零部件,并支持单独隐藏或高亮显示特定组件,大幅提升大模型的浏览效率。
功能菜单说明:主界面采用分层式菜单设计,常用功能如测量、批注等工具集中在下拉面板中,通过颜色区分不同功能模块,新用户也能快速上手操作。
功能特色
1、轻量化三维模型浏览:
无需安装专业CAD软件,在移动设备上即可流畅查看JT、UG、CATIA等20余种工业级3D格式。支持模型装配结构树查看、精确三维测量、零部件自由操控、爆炸视图分解等专业功能。用户可保存自定义视图角度,添加图文批注,并通过邮件或社交平台直接分享标注结果,实现设计评审的移动化办公。软件采用智能缓存技术,即使处理大型装配体也能保持流畅操作体验。
2、二维图纸在线浏览:
除3D模型外,软件还完美支持DWG、DXF等二维工程图纸的查看。提供智能图纸缩放、图层管理、尺寸测量等实用工具,支持图纸对比和版本追溯功能。用户可对图纸进行圈阅批注,所有修改记录自动同步至云端,确保团队始终使用最新版本。特别针对施工现场场景优化了图纸加载速度,在弱网环境下仍能快速打开大型图纸文件。
3、支持超多格式的3d模型:
软件兼容市面上绝大多数工程文件格式,包括Office文档(*.doc;*.docx)、PDF文件(*.pdf)等办公文档;CATIAV5(*.CATPart)、IGES(*.igs)、JT(*.jt)、STEP(*.stp)等主流CAD格式;以及SolidWorks(*.sldprt)、UG/NX(*.prt)等专业建模软件文件。特别支持压缩包(*.zip)格式的直接读取,用户无需解压即可查看包内模型。软件持续更新格式支持列表,确保兼容最新工业标准。
4、支持3D模型在线格式转换:
内置强大的格式转换引擎,可实现NX、Proe、Catia等不同CAD系统间的模型互转。转换过程保留原始模型的几何特征和装配关系,支持批量转换任务提交。用户可自定义转换参数,如精度等级、单位制式等,转换后的文件自动存入个人云空间,方便随时调取使用。该功能特别适合需要跨平台协作的设计团队。
5、加密分享,小程序码
提供企业级文件分享管控,支持设置链接有效期(1天/7天/永久)、下载次数限制、提取密码等多重保护。独创的小程序码分享功能,将3D模型生成专属二维码,接收方扫码即可在微信内直接查看,无需安装额外应用。所有分享记录可在后台追踪,支持随时撤销访问权限,确保敏感设计数据不外泄。
6、手机更便捷地查看3D图纸:
深度整合移动办公场景,支持微信、QQ、钉钉等社交平台接收的3D图纸一键关联打开。自动识别聊天记录中的模型附件,提供预览缩略图显示。针对移动端优化了触控交互逻辑,支持手势快捷操作如双击复位视图、长按呼出快捷菜单等,在手机上也能获得接近PC端的设计评审体验。
7、支持设置3D模型的显示精度:
智能适配不同硬件设备,提供低、中、高三级显示精度调节。处理大型装配体时可选择简化显示模式,显著提升操作流畅度;进行细节审查时可切换至高精度渲染,确保尺寸测量的准确性。软件自动记忆每个模型的显示偏好,下次打开时保持相同视觉设置。
8、项目协同办公:
支持创建企业级项目空间,实现团队成员间的文件实时同步。提供精细化的权限管理体系(查看/编辑/管理员三级权限),支持多人同时在线批注,所有修改实时可见。内置版本控制系统,自动保留历史版本,支持差异对比和版本回滚。集成消息通知系统,重要修改即时推送相关成员。
9、支持多种应用终端:
提供全平台客户端支持,包括iOS/Android移动端、Windows/macOS桌面端、微信小程序及网页版。所有终端数据通过云端实时同步,确保随时随地获取最新文件。针对不同设备优化交互体验,如平板电脑支持手写笔输入,PC端支持键盘快捷键操作,满足工程师在各种工作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更新日志
v7.0.6版本
(1)测量功能优化:新增智能捕捉模式,自动吸附模型特征点,提升尺寸标注精度;支持测量结果单位实时换算(mm/inch互换);
(2)优化触屏问题:修复部分安卓机型上的手势冲突问题,提升双指缩放操作的顺滑度;改进模型旋转时的惯性效果,使操作更符合物理直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