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浏览辅助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1.0 官方版

大小:17.5 MB

语言:简体中文系统:WinXP, Win7, Win8, Win10, WinAll

类别:浏览辅助时间:2017-02-23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是一款功能强大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查看软件,通过该软件,您可以直观的了解每一个院校的的录取分数线、平均录取分数、平均差,您可以使用看、K线分析的方式帮助您查看您分数在院校中的录取情况,查看录取的分数波动、让您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应该报考哪些院校最有把握;软件从第一批次到专科、提前批等全部都可以查看,涵盖了上百所专业的学校,您可以快速输入自己想要查看的学校,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为您找到合理的报考指南。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1.0 官方版

软件功能

  1、支持提前批、国家专项计划批、特殊批、第一批A段、第二批、第三批、专科

  2、线差法、考生当年的线差与各院校专业的线差分析对比、找出最合适的报考志愿

  2、排位法、考生的全省排名与上几年院校专业的录取升级排名进行对比分析

  3、综合法,综合法使用线差和排位法、分析、评估填报出合理的高考志愿

  4、分数法,估算出考生高考的近似成绩、通过近似成绩对比几年院校专业的平均成绩来初选目标院校

软件特色

  1、通过专业录取的K线图评估风险

  2、录取该专业的可能性大

  3、您的位置略高与录取最高值

  4、各院校录取分数的排名情况

安装方法

  1、下载解压文件,找到“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exe”双击安装

  2、选择安装的位置,点击更改设置其他的位置,点击安装默认系统位置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1.0 官方版

  3、正在安装中,请稍后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1.0 官方版

  4、安装完成,提示注册,购买以后可以获得注册码,点击试用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1.0 官方版

使用方法

  1、打开软件,如图所示,正在加载必要的文件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1.0 官方版

  2、进入软件中,界面如图所示,在上方输入您 的信息、成绩、批次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1.0 官方版

  3、单击K线分析,可以查看不同学院的录取值、人数、平均值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1.0 官方版

  4、单击专业收藏夹,可以查看您收藏的院校,支持分析、可以删除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1.0 官方版

  5、查看院校的分值情况,每一个学院都能在本软件中找到,平均成绩、平均线、排位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1.0 官方版

  6、单击分析专业,可以查看自己填报专业的分数、统计投档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2017下载 1.0 官方版

注意事项

  对于进入一本层次的考生,提前本科院校志愿应该填报,多填报一个志愿就多一次被录取机会。提前本科院校应该本着下面的原则去选。

  填报提前本科志愿前应该先在一本批次确定一个保底院校。这个保底院校应是凭自己的实力,凭已定的志愿填报方案肯定能录取的院校。然后再在提前本科批次寻找至少比这个保底院校要好一些的学校。这样,如果提前本科先录取,也不至于后悔。举一个例子,在一本批次,如果你把东北大学作为保底院校的话,那么在提前本科批次,你拟报考的院校一定要比东北大学“好”。

  对于进入二本批次的考生,提前本科院校志愿更应该填报,因为多数提前本科院校不会比二本院校差。

  对于本科层次的考生,提前专科院校一定要慎重填报或者是不报。这涉及到录取顺序问题。由于很多省份的提前专科先于一本、二本批次录取,只要你的分数达到提前专科院校的分数线就会先被录取,也就没有机会再参加后面本科批次的录取了。所以,如果报考提前专科院校的话,这个院校必须是你特别认可的——即使放弃本科,到这个专科院校去也不后悔。

  对于专科层次的考生,毫无疑问,提前专科院校应该填报,因为提前专科院校大都好于专科批次的其它院校。

常见问题

  我在省内排800-1000名,如何查找对应的院校?

  条件检索->近四年平均排位->800-1000->点击“检索按钮”

  软件是做什么的?

  吉林省高考志愿分析系统,由吉林省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促进会(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单位)提供。根据考生成绩、线差、排位与兴趣爱好,进行教育部考试中心升学指导测评、对院校选择、专业选择进行专业指导。数据来源教育厅考试中心,批量录入,真实准确。可选择单位专家一对一进行兴趣分析、高考报考指导等服务。注册码请联系家庭教育促进会。

  如何选择院校?

  1、快速浏览院校:院校--平均排位或平均线差排序,对比自己的排位或线差快速检索目标院校,选定目标院校后可以查看右边栏的“投档统计”和“分析专业”评估录取的可能性。

  2、我需要计算机给我推荐院校:条件检索--线差排位--风险系数--检索数量--点击“检索按纽”。

  3、我只看985、211工程的院校:条件检索--院校属性--选中“985工程”和“211工程”然后选择“检索”按纽。

相关介绍

  志愿填报对于考生来说具有更多的主观性和偶然性,这也使一部分考生和家长容易陷入一些思考的误区。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能够在正确理解数据分析的意义、深度把握高校和专业的信息同时,科学识别自己的兴趣所在。那么,下面就为大家整理出的四个“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坑”一:“踩线进门”是最好的志愿填报结果

  可能部分考生和家长会有这样一种思想,志愿填报的最佳结果是一分都不浪费,踩着录取线进入学校或学校的某一热门专业就是最好的结果。其实不然,大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许多同学第一次离家远行,第一次深入接触社会,许多同学在大学期间找到未来人生的方向和终身从事的事业。志愿填报不是做买卖,最经济的方式不见得就是最适合的方式,“踩线进门”不一定就是赚了便宜。之所以这样说有三方面的依据:

  首先,个人的特点和成长环境不同,有些人适合逆境,有些人惧怕压力,笔者见过不少同学虽然踩线进入了大学或者专业,但因基础差、学习困难而严重影响学业的发展。

  其次,有些压线进档的考生发现所选并非是最适合自己的。志愿填报选择的应该是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而不是最适合的录取线。

  再次,考生想踩线进档,却往往遭遇退档,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虽然高校的调档比例降低,但并不是百分之百,所以即使考生能够压线进档,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被高校录取。鉴于此,在选择过程中其实大可不必为一分两分耿耿于怀。

  考生和家长会产生这样的误区,是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存在误区,所谓数据分析,主要是指结合高考成绩和高校录取分数之间的关系,为缩小目标高校范围而做的比较,而不是“踩线进门,一分都不浪费”。考生在掌握自己的高考分数和全省排名后,可以结合当地当年的本科控制线和各高校在所在省(区、市)往年的招生录取分数(或排名)缩小选择范围,明确适合自己的高校范围。

  考生可以粗选出8~10所高校作为目标并了解这些学校最近三年在当地的录取分数,同时结合高校当年的招生计划数变化情况,预估高校当年的录取数据,避免偶然性造成偏差。当然,由于录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年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往年的数据也不是确保自己被录取的100%的保障,但从方便和节省时间的角度,可以作为考生的一个重要参考。

  “坑”二: 拒绝招生老师的“忽悠”,只听自己的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学和中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作比较少,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对大学的了解也不多,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给合理选择志愿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了解高校信息是填好志愿的重要准备,直接与高校的招生宣传人员沟通,不失为了解高校的便捷途径。

  在每年的招生季,各高校的招生宣传人员都会奔赴各地向考生和家长介绍、宣传和推荐自己的高校,这种宣传有时就像是在推销一件商品,有的宣传可能会给人一种不真实感,甚至像是在忽悠。面对这种情况,有的考生和家长会选择无视,只按照自己的判断去选择。那么,面对招办老师的“忽悠”到底要不要听?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关键在于不仅要听,更要有针对地听。

  招生老师介绍高校优势的信息,家长和考生要接收,因为这些优势在高校官方网站的简介中未必会看到。此外,招生老师介绍的有关学校的内容可以不听,但要结合自身的需求问一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问题,比如有考生对南京大学的天文学专业感兴趣,就可以针对这个专业提问一些天文学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专业培养要求、以后的就业形势等。通过和招生老师的交流,考生可以直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有关高校或者专业的信息,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坑”三:不能转专业的高校不能选

  由于高中和大学的学科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进入大学之前很少有考生对于自己所学的学科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加之学习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也令不少考生难以接受,所以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后仍然因担心专业被调剂而忐忑不安。这就让很多考生和家长将入学后转专业看作规避选错风险最好的救命稻草。在笔者参与的招生咨询中,会有90%的考生和家长会咨询转专业的相关的问题。考生和家长如此重视转专业的问题,大概也是缘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兴趣爱好使然,担心自己不能被喜欢的专业录取,希望入校后能够再次拥有选择的机会;二是害怕录取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担心不能顺利完成学业;三是如果不能录取到“热门”专业或者学校的特色专业,通过转专业还有弥补的机会。

  事实上,即使一所高校允许进校后转专业,但并不是所有人入校后都能够拥有转专业的机会,不同高校对于转专业的规定、时间以及考生成绩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转专业的比例比较高,有的则比较低;有的高校对学生在校成绩要求较高,有的则要求一般。通过对学生的追踪考评,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的考生在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对自己学习的专业产生兴趣,进而放弃最开始希望转专业的想法。

  在南京大学对2014级本科新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近50%的同学在入学时还会考虑转专业,但实际上南京大学每年转专业的本科生人数不足15%。众所周知,南京大学实行的本科教学模式,专业自由度是非常高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专业和发展方向。但为什么在如此开放的环境中,转专业没有被促进,反而越来越少了呢?这是因为考生在对所学专业有深入的了解之后,对转专业会持更加理性的态度,进入“热门”专业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每一个学科都蕴含着她的魅力,对于专业更是最开始没有兴趣并不代表学习后不会产生兴趣。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两种有关志愿填报的误区,是因为家长和考生对于高校和专业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够。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应该尝试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获取高校信息,除了高校的历史、师资、特色学科、各类排名等这些对高中生来说似乎比较难以理解的指标外,高校对于考生是否适合,还要考虑学校与本科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学风、文化氛围、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本科生国际交流比例、专业自由度、学习生活条件等带有一定主观性和细节性的内容。有条件的考生,在志愿填报之前可以到高校走一走,亲身感受一下高校的环境和氛围。另外,选定学校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具体专业的选择同样非常重要,专业是否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培养模式如何、就业情况等有助于考生更准确地理解报考专业,减少不确定性。

  “坑”四:填志愿,把此“兴趣”当彼兴趣

  在选择专业时,志愿指导专家经常鼓励考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但有些考生却表示自己按兴趣选了专业,结果并不满意,不只专业没有学好,最后兴趣也没了。这种现象为考生和家长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识别自己的兴趣?不少高中生在兴趣识别时往往认为高中时成绩比较好的科目就是兴趣所在,但高中时学习的科目对应的往往是大学里基础学科的专业,感觉上也比较宏观。还有一部分考生的兴趣来源于影视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高科技终端产品,笔者曾接到过一位家长的咨询,“孩子喜欢机器人,人工智能方面,报你们学校哪个专业比较合适?”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本科教育在学科层面仍然是基础教学,而高科技终端产品已经到了应用层面,并且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体,比如说社会上流行的苹果手机,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操作系统,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屏幕和镜头,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工业设计,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市场营销,你又是因为它的哪项特点而喜欢?

  考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专业是志愿填报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按照兴趣选择专业对于本科志愿填报也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关键在于考生要能够准确识别自己的兴趣所在,在此给大家三个建议:

  一、拆分你的复杂“兴趣”,找到其中与本科专业直接相关的内容。

  二、使用多元智能兴趣评测系统,认识清楚自身的需求和特色,找到与自己契合度最高的方向。

  三、选择科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延展性高的基础学科专业,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了解,再有目的地进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具体方向。

∨ 展开

网友评论

我要跟帖
取消
所有评论 共 0